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省委1号文件出台,发力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类学科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6-01-19 [来源]:广东药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 [浏览次数]:

省委1号文件出台,发力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类学科

1月5日,广东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暨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广州召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粤发〔2016〕1号),提出理工类学生占比达到全国先进省市平均水平,未来十年要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同类学科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为实现这幅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哪些部署?有哪些具体举措?一起看看吧~

主要目标

推动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服务创新发展能力跃上新台阶,建成若干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理工类学科。

▲到2017年,全省全日制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占比提高到40%,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的理工类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产出一批较高水平科研成果,基本形成规模适度、层次完善、结构合理、质量较高、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的理工科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体系,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省全日制理工类本专科学生占比提高到47%,进入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前10%的理工类学科数量实现翻番,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在全国的排名靠前,获授权发明专利数明显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我省优势、重点产业的能力显著增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和同类学科前列。

▲到2025年,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同类学科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广东理工科高校及理工类学生现状

目前,广东理工科高校只有3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23.4%,低于35%的全国平均水平,理工类学生占全省学生总数的33.6%,低于40%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中,理工类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主要任务▲加强各类高校理工类学科建设

•实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

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5所高校列入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立开放机制,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计划实行动态管理。

•促进理工科高校转型发展。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推动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重点推进理工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新建一批特色理工科大学。

引导国内外知名高校来粤合作举办一批理工科大学,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举办一批特色理工科大学,采用新机制共建一批高校理工科二级学院。加快推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步伐。鼓励珠三角地区高起点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理工科大学。

▲加强各类高校理工类学科建设

·优化理工类学科结构。

分区域分类别制定高校理工类学科布局和发展规划。鼓励支持高校对接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领域,增设一批急需的理工类学科,提高理工类学科占比。建立健全学科动态调整优化机制,不断改善校内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

·提升理工类学科水平。

实施南粤重点学科提升计划,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全力打造若干个理工类龙头学科。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一批高水平理工类学科。注重学科集成发展,引导支持高校围绕龙头学科打造优势理工类特色学科群。加强理工类学科基地建设,建立跨学科创新平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扩大理工类招生规模,着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机制。鼓励高校全面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采取调整招生计划结构等方式,吸引优秀生源就读理工类专业。开设特色鲜明的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课程,提升理工类学生人文素养。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培育。改革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形式,打破高校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造结构优化、分工合理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或产业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粤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市创新团队等高层次人才队伍作用。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项人才计划,健全高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拓宽企业、研究机构参与教师培养渠道,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到研究机构和企业一线参与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大力推进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高校+研究院+企业”合作模式。鼓励支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与各级政府共建研究院,主动对接省内自由贸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镇等创新载体。

保障措施▲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推进人事、教学、科研、资产、财务与后勤制度改革。

▲建立开放办学机制。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评价,与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和一流理工类学科、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深化粤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一流理工类学科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鼓励高校所在地政府与省共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

▲加大政策支持。

支持高校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措施引进高端人才,支持高校适时调整优化录取批次提升生源质量,支持高校增设理工科专业,鼓励高校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向理工科大学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支持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干部选任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

2016—2018年,省财政安排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各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适当提高理工类专业尤其是通过国内外权威认证、国家特色专业等优质专业生均定额拨款系数。加大对引进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举办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科二级学院的资金支持力度。高校所在地政府要确保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生均资源配置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改革评价制度。

建立以对产业支撑力和贡献率为导向的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综合评价体系。在应用与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实施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产业贡献率为主的评价机制。加大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绩效考核,加大建设高水平大学评价考核体系中理工类学科建设成效的权重。

▲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统筹规划,组织、机构编制、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外事等部门协调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支持建设。